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成果
中国现在需要制造航母吗?
                    发表时间:2007-03-08

  中国有长达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有1万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中国的东南沿海一线存在诸多的安全问题:北边的朝鲜半岛存在核扩散和爆发战争的危险;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的领土争端时隐时现,日美军事同盟加强并把台湾问题例入美日安保条约适应的范围使得中国沿海面临的安全局势更加复杂, 台湾与大陆渐行渐远,国家统一的任务更加艰巨, 中国南沙群岛的主权受到周边国家的侵蚀, 中国海外贸易对海洋运输有重大的依赖性而又缺乏足够的安全保护等。

  因此,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而言,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似乎是必然选择。近来国防科工委的发言人正式宣布,中国已经具备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中国朝海权大国的路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然而,具备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与真正拥有一只强大的航母舰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现在并不是中国开始制造航空母舰的时候。

  中国何时制造航母,要不要制造航母,至少要有三个重要因素的必须考虑。

  第一,制造航母不仅仅是个军事战略问题,而是个重大的政治战略问题,首先必须放到中国的大战略中去全盘考虑。中国的大战略就是在21世纪中叶使中国成为一个中等发达的初步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这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应从这一中心战略任务出发来定位海权发展在中国总体发展的地位。发展航母说到底还是一个海权发展的问题,它对中国越来越重要,但海权的发展是整个中国的发展的一部分。如果说中国的发展包括大陆空间的发展和海洋空间的发展两个部分的话,那么,大陆空间的发展将始终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而海洋空间的发展不可能超越大陆空间的发展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问题。中国将始终是一个大陆型国家,这是由于大陆空间在中国总体结构中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一个结论就是海洋空间的发展必须从属于大陆空间的发展,为大陆空间的发展服务。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21世界地缘政治的最大变化,它在地缘政治上也必然表现为陆权第一的发展趋势,本质就是一个陆权发展的问题,中国和平发展的问题主要都是陆地空间中的发展问题,中国的发展既是陆权的回归,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历史上的一个陆权大国和强国;同时中国的发展又是陆权观念的革命,它与历史上和世界文明史的陆权国家的发展又具有根本的和本质的不同。

  中国大陆本土建设是陆权发展的第一层次。整治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解决好在这块欧亚东部边缘的各种问题,这是中国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国的制度问题、人口问题、能源和资源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失业与就业问题等的解决,都只能立足于国内的陆地空间,海洋空间的发展和向海外的扩展只能作为重要补充。

  陆权发展不排斥中国的海权发展,因为中国的海权远远不能适应中国的陆权发展的需要。发展海军、维护中国的统一和解决台湾及南海问题等,都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中国陆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强大的海权,就没有中国强大的陆权;但强大的海权只能成为中国强大陆权的组成部分,中国发展海权的根本目标是拱卫中国陆权的发展,而非向海外扩张;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说,没有陆权发展,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海权;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首先依赖于中国的陆权发展而非海权的发展。

  在这一方面,人们不要忘了晚清的教训:在一个国家的制度建设存在重大问题的条件下,仅仅发展海上军事力量,是成不了海权大国的。19世纪60年代,清朝把发展海军放在优先地位上,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19世纪80--90年代,当时的清朝已经拥有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到1888年正式成军的北洋海军,在编军舰共25艘,包括定远、镇远号2艘铁甲舰,经远号等七艘巡洋舰,镇东号等6艘炮舰以及6艘鱼雷舰和其他船只,拥有威海卫、旅顺口两大海军基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用西方新式军舰大炮和训练方法建设起来并正式成军的海军。到1890年晚清的海军总吨位为64702吨,而日本海军仅5万吨,经过第八次海军扩充后,日本海军才达到了6万吨。但晚清强大的海军并没有表现为强大的海权。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晚清政治制度的腐败,北洋水师在日本海军面前不堪一击。

  所以,当中国的陆权建设的各种重大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并不是发展航母的最好的时候。

  第二,从中国的国防战略来看,发展航母也并不是迫在眉睫。中国的国防战略在海洋空间方向表现为近海防御战略。它从两方面表明,中国现在的国防战略并不急需发展航母。

  其一,航空母航一般用于远离大陆本土的的大洋空间的军事行动,而中国的国防战略明确规定海军的行动范围限定为近海,即把中国海作为中国海军的主要活动区域,远洋的海上军事行动只是做为一种辅助;在这一近海区域中,以中国大陆本土为基地的空军和以离大陆沿海为其主要基地的近海海军,能够产生足够大的威慑力量,足以保卫大部分中国海域和中国大陆的所有沿海地区。若大陆本土的陆权(陆军、陆基导弹、陆基空军)足够强大,也足以控制台海海峡的局面。

  其二,航空母舰适应于采取进攻性战略的军事行动。从曾经拥有过航母的那些国家来看,发展航母大多用于对别的国家发起进攻或采取远距离的军事行动。当年的日本发展航母主要用于海外扩张并发动了珍珠港袭击;苏联的航母多用于与美国夺世界霸权;英国靠航母在远离英国本岛几千公里的地方获得了英阿马岛之战中的胜利;美国今天的航母也多布置在海外,美国的航母参加了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国虽然发展航母并不会走日苏美的老路,中国的国防战略是防御为主的战略,不会把海外大规模进攻作为自己的战略选择。但如果中国没有大规模的海外军事行动,没有争夺世界霸权的计划,那么航母发挥的作用将是有限的,主要限于防守南海海疆、威慑外敌在近海之外的敌对行动,但如果仅此两个目的,则不如有发展航母的钱去制造更多更好的现代驱逐舰、先进潜艇、中远程陆基导弹和中远程军机更有效。

  第三,从当代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趋来看,发展航母可能也不是很好的选择。

  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在其《大国政治的悲剧》曾指出, “这两种观点(指马汉的独立的海军力量是至高无上的观点,和杜黑的空权论的战略空中力量统治的地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地面力量才是决定性的军事手段。战争靠庞大的陆军而不是海上的舰队和空中的飞机蠃得胜利。最强大的权力是拥有最强大陆军的国家”。“领土国家实际上是一艘储备无数飞机的庞大航空母舰”,“即使海军控制了制海权,它也不能靠近领土国家,除非它同时控制制空权,而单纯的航空母舰很难控制制空权,因为陆基空中力量常常要远远大于海基空中力量”。

  在航母时代,有没有航母是衡量一个国家海权是否强大的标志。航母是那个时代的巨无霸,发挥着控制海权的战略作用。它能够在陆基空军飞不到的地方发挥空中优势,能够长时间地不补充给养的情况下远距离的航行,给敌方的海上力量以毁灭性的打击,以敌方的陆基战略目标实施重大打击。二战中的美日之间的海战就是以航母是否发挥优势为前提的。谁的航母获胜谁就获得海上的控制权,就获得海上战争的胜利。航母决定着海战的胜负。

  在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地缘空间的技术也在经历着重大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空中飞行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陆基飞机飞行速度的大大提高和飞行时间的大大增加,随着精确制导的陆/空基导弹技术的不断成熟,航母的优势大为减弱,并更容量成为先进的导弹、陆基飞机、先进的潜水艇和驱逐舰的打击目标。美国最新研制的超高速导弹的速度将达每小时6000公里,理论上在一小时内将打击任何地球上的任何目标,如果此种导弹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就可能成为航母的杀手。用这种导弹打恐怖分子是得不偿失,但用于打航母却是得大大超过失。

  中国与其现阶段投入大量资源制造航母,不如把这些资源用于研制第三代、第四代甚至第五代的飞机和提高导弹的性能上。尤其是在中国军费还相当有限的情况下,投入巨资建造昂贵的航母也会捉襟见肘。仅一个航母特混舰队可能的费用就达300多亿美元,而一般也要拥有三艘以上的航母才能有一只处于可随时使用的状态上,仅此一项就可能需要1000多亿美元。而中国一年的军费,2004年才265亿美元,2005年才不到300亿美元,2006年不到350亿美元,制造和维持航母的费用远远超过了现在中国国防开支能承担的费用。

  总之,中国的和平发展决定了现阶段必须仍以中国大陆本土的建设为中心,以陆权发展为战略重点,而发展海权应当是有限的,服务和从属于陆权的发展。因此,现阶段还不宜发展航母。

  

  本文是国家教育部重大理论攻关项目《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研究》(叶自成为首席专家)中的子课题)的一部分。这些内容将载于叶自成新著《陆权发展与大国兴衰》一书中。